射频(RF)技术的进步带来了创新设计,改变了100 MHz以下频段的应用。其中,高效率自振荡E类射频发生器因其简单、稳定和出色的性能脱颖而出,因为它利用了氮化镓(GaN)晶体管。这些发电机可以实现超过95%的效率,输出电压从几千伏到几瓦到1千瓦,这取决于应用。
图片由提供Adobe股票
自振荡E类发生器非常适合在精确振荡频率不太重要的应用中高效产生高压RF信号,因为它们无需外部信号源或严格的频率控制。自激振荡设计还受益于自动调谐谐振回路电路参数的微小变化,使其对元件容差和环境变化具有弹性。通过在支持GaN的E类驱动器级以及GaN驱动器中实现自振荡,这种设计进一步提高了效率,因为GaN器件具有出色的开关特性。此外,启动电路通过确保振荡在上电时正确启动来提高可靠性。
设计和操作
图1显示了一个工作频率为13.56 MHz的自振荡E类发生器。这种设计利用GaN FETs实现95%以上的效率,同时产生几kV的输出电压,适合工业、科研和医疗领域的电介质加热、离子阱和RF激光器等应用。
图一。工作频率为13.56 MHz的E类自激振荡发生器。图片由提供博多的动力系统[PDF]
初始启动和振荡
当电路首次上电时,Vstart提供初始信号来启动振荡过程。Vstart是一种振荡器,其工作频率接近E级的目标工作频率(13.56 MHz)。其输出通过电阻器R9耦合到栅极驱动器U1 (LMG1025)的输入。
栅极驱动器驱动Q1 (EPC2307 GaN FET)的栅极,使其以Vstart频率开始开关。当Q1开关时,它驱动由L2和C6组成的谐振回路。C11充当E类配置中典型的分流电容,对电压波形进行整形。储能电路积累能量,并且连接L2、C6、RL和C3的节点处的交流电压幅度增加,产生几乎正弦波形。
反馈和自激振荡机制
来自储能电路的交流信号由电容C3拾取,并馈入比较器U2 (TLV3601)的正输入端。电阻器R4和电容器C2形成分压器并提供DC偏置。比较器的负输入连接到DC参考电压(VCC3)。
当交流幅度足够大时,U2将其输出切换到与交流信号同相,跟随初始Vstart频率。比较器的输出对由C4、R7、D1、D2、R6和C5组成的峰值检波器电路充电。一旦C5上的电压达到阈值(例如,1 V),它触发SW1停止Vstart信号,允许电路进入自激振荡模式。
自激振荡和稳态运行
在自激振荡模式下,U2继续利用谐振回路的反馈来驱动U1。自激振荡频率主要由L2和C6决定,在此特定设计中约为13.56 MHz。该电路经过精心调整,保持在E类工作区域内,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Q1开关期间电压和电流之间的重叠来确保高效率。
性能洞察
图2和图3提供了进一步的见解。图2显示了GaN FET的漏极和栅极电压波形,证实了E类工作模式,因为当漏极电压达到零时,FET开启,转换期间的功耗降至最低。图3显示了电路上电后负载上的幅度增加,证明了高效的能量传输和稳态振荡的快速实现。
图二。漏极和栅极电压波形证实了E类操作。图片由提供博多的动力系统[PDF]
输出电压和效率
在最佳工作点,RL上的输出电压约为2.75 kV RMS,RL上的功耗为75.5 W。模拟效率超过95%。然而,实际实现中测得的效率往往略低,这是因为诸如元件缺陷、寄生元件和仿真中未考虑的额外电路损耗等因素。通过进一步调整和优化,该电路可适用于电介质加热、离子阱或RF激光应用。
管理组件漂移和负载变化
高Q谐振回路对元件L2和C6的微小变化敏感,影响输出幅度和效率;并且负载偏离目标值(例如100kω)也会导致GaN FET的效率降低和潜在过热。
自动调谐技术,例如通过MOSFETs在并联电容和储能电容中使用压控可调电容,能够解决这些问题。自适应控制机制可以实时调整电路参数,以便在元件漂移或负载变化的情况下保持最佳性能。
图3。给电路供电后,负载上的振幅增大。图片由提供博多的动力系统[PDF]
利用射频电源改造行业
自激振荡E类射频发生器的创新是影响100 MHz以下各个领域的更广泛趋势的一部分。例如,RF能量为用于干燥和固化塑料以及烹饪食物的介电加热提供能量,并为RF激光器(例如,CO2)进行精密切割、焊接和雕刻。半导体制造使用射频等离子体来蚀刻和沉积微米和纳米尺度的材料。RF系统在粒子加速器、质谱离子阱和医疗处理中也是不可或缺的,例如通过微创手术破坏癌细胞或纠正心律失常的RF消融。
固态射频和非线性效率
从基于真空管的系统到固态技术的转变彻底改变了射频的产生。GaN FETs提供更高的效率、更低的热量以及更小、更可靠的设计。固态系统还可以延长寿命,降低运营成本,最近的进展使它们能够处理以前只能由电子管系统管理的功率水平。将有源器件用作开关可以提高效率,但降低线性度,在许多不需要精确线性放大的RF应用中,这是一个可以接受的折衷方案。
E类发生器可实现85%至95%的效率,设计简单,非常适合射频加热和等离子体生成。F类发生器理论上可以超过90%的效率,适合线性度不太重要的RF频率下的高功率输出。D类半桥发生器经常在13.56 MHz等频率下用于工业射频加热和等离子体生成,但在更高频率下,由于开关损耗增加,效率会降低。
高效自振荡E类射频发生器
高效率、自振荡E类射频发生器的开发正在改变100 MHz以下频段的应用。通过利用GaN技术和创新设计方法的优势,这些发电机可以提供出色的性能。他们高效、可靠地产生高压射频能量的能力将有助于开辟重大的新可能性,并推动多个领域的现有技术。
在实施这些系统之前,建议读者查阅详细的工程文本和技术资源,以解决任何具体的设计挑战和安全考虑。